(五)一般修行的层次
除了上述菩萨、罗汉、修禅、修净土者有其修行的层次外,有关一般修行的层次,亦可分几点说明:
首先说到皈依三宝,三宝是佛法的总纲;皈依三宝,是进入佛门的第一课。一个发心学佛的人,第一步必须先皈依三宝,皈依三宝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。三宝的功德无量无边,若不皈依三宝,则无缘受用。
皈依三宝之后,除尽形寿以至诚心来受持外,进一步还要受持五戒,即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能不杀生,则得健康长寿;能不偷盗,则得大富大贵;能不邪淫,则能家庭和谐;能不妄语,则能受人赞誉;能不饮酒,则不乱性。受持五戒而能持戒清净者,可说是众福之所归。如能守持净戒,现生不受国法,且能受到社会的尊重,真是人天爱戴,天龙护持。从受三皈继而持五戒,在修学的路程上又进了一层。
佛法中,从发心信仰,到究竟证悟,尚有解、行的修学过程,皈依三宝,进而受持五戒,是修持的表现。《大毘婆娑论》说:“有信无智,增长愚痴;有智无信,增长邪见。”这是说明发心学佛,除了信仰以外,“解”、“行”并重的重要性。
已受持五戒,如能进而持八关斋戒,则佛道上又前进一步。在家的佛弟子,不能出家修行,而对于出家生活,又非常钦慕,因此佛制有八关斋戒,即在一日一夜间,学习出家行。佛陀曾依修学者的环境、根性,制订不同的应守的规律,除五戒、八关斋戒外,有十善业为德行的根本。十善业,在大乘佛法中,属菩萨戒,亦为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等一切善行的根本。如《海龙王经》所说:“十善业道,是生人天,得学无学诸沙门果、独觉菩提,及诸菩萨一切妙行,一切佛法所依止处。”由此可知,发心学佛,除受持净戒外,更须进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广修善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