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守仁虽然把“良知”说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,但他强调“活泼泼”的“良知”这种主体道德意识的作用,在道德修养上注重“事上磨炼”,二者不免又存在某些矛盾。正由于它们之间的矛盾,埋下了后来王学分化的契机。
知行合一 理学是以作圣人为目标的心性之学,因而它的知行观主要是讨论道德认识与道德践履问题。王守仁龙场悟道,认识到“向求之于外物皆误也”。第二年他应聘主持贵阳书院,提出了“知行合一”。他从“心即理”的观点出发,指出朱熹将“物理吾心终判为二”是导致“知行之所以为二”的原因。于是他针对朱学造成知行脱节、空谈道德性命而不躬身践行之弊提出了他的观点,他曾自道其“知行合一”宗旨说:“此须识我立言宗旨。今人学问,只因知行分作两件,故有一念发动,虽是不善,然却未曾行,便不去禁止。我今说个知行合一,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,便即是行了。发动处有不善,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。须要彻根彻底,不使那一念不善激伏在胸中。此是我立言宗旨。”[18]这说明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说的目的,就是要求人们确立一个信念,只要人们在刚开始意念萌动时,就照“善”的道德规范去做,把“不善”消灭在思想萌动的状态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