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想象,这个服务生带给女孩的不单单是平等,更多的是自信。
应对策略
鼓励孩子表现自己,是一种常识。父母对孩子常说的话是:“你是最美丽的、最聪明的孩子!”“失败怕什么,这次不成,下次不就成了吗?”“啊,考了80分,不错啊!比老妈当初强多了。”更多的是从父母的嘴里吐出“孩子,我为你骄傲”之类的话。
然而,在生活中却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:
当2岁的孩子要帮妈妈收拾桌子,妈妈会不耐烦地夺过碗碟:“小宝贝,你会把碟子摔碎的!”为了不使碟子破碎,结果却使孩子的自信心破碎。
3岁的孩子在自己穿鞋。“来,儿子,妈妈给你穿,你穿得太慢。”妈妈抱过孩子,三下二下系好鞋带。面对妈妈熟练的技巧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无能。
4岁的孩子看着妈妈给花浇水,他走过去,小心翼翼地拿起水壶,想要帮助妈妈。“别动,孩子,”妈妈说,“别把水洒到身上了,让妈妈干吧,你还小着呢。”
妈妈无意识地打击了孩子的自我表现欲,她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渺小,降低了孩子对自我能力的认识。
在孩子的幼年时期,面对着大千世界,他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,但是,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,学习各种方法,以使自己适应并融入这个世界中。但是在这个时候,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往往无意之中给他们设置了许多障碍,而不是友好地帮助他们。父母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,在大人的意识中已形成一定的偏见。如果2岁的孩子如果帮助你拿盘子的时候,你对他说:“不要动它,你会打碎它的。”这样你虽然保全了那个盘子,但是你的举动在他的信心上投下了阴影,而且推迟了他的某种能力的发展,或许你阻止了一个小天才的产生。大人们常常不经意地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、有魄力、有气力。大人的每一句话,像“你怎么把房间搞得这么乱?”“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?”这类话,都是在向孩子们显示他们是多么的无能,是多么的缺乏经验。这么做只会使孩子们慢慢地失去信心,失去自己努力去探索、去追求、去锻炼自己的自觉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