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魏晚期之后的敦煌莫高窟,涌现出了面貌清癯、峨冠博带、眉清目朗、神采俊秀的新形象,风格为“秀骨清像”所统一。从题材内容、思想主旨到艺术风格,都受到了汉地的影响。尤其是,诸如东王公、西王母和伏羲女娲这类华夏传统神话题材,也堂皇地进入了石窟佛殿。土生土长的题材与佛教故事画汇聚一室,形成了“中西合璧”的格局。
隋唐年代典型的洞窟形制是方形平面的覆斗顶窟.窟内空间开敞,改变了先前中心塔柱窟狭窄、神秘的布局。塑像安置在壁面上开凿的大龛里,唐末在窟中央设方形坛,把塑像摆在坛上。
隋代塑像的组合主要为一佛、二弟子、二菩萨或四菩萨。人物容貌丰润,形体壮实,显得脑大、上体长、下体短。这种风格一改北朝时期清瘦的造型,向唐代雍容华丽的风格转变,但是还不够成熟。
唐代塑像的组合大多是一佛、二弟子、二天王或二力士,此外还有七佛像、供养菩萨像等等。唐代塑像肥美洗练、雍容庄重,把隋代以来开创的风格,推向成熟与完美。这一时期的风格明显地走向世俗化,表现了当时雄强豪放的大唐气象。
隋唐时期的敦煌壁画与北朝大相径庭。很少有在思想主旨上表达悲苦绝望、牺牲自我的,大多表达的是追求佛国世界的喜悦与美好,这种表达在经变画中占了主要位置。这是唐代社会经济繁荣,政治开明,人民热爱新生活的表现。另外新涌现出的还有瑞像图、历史人物西和佛教感应故事画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