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代的封建,本是一种集团的武装移民,一面垦殖,一面屯戍。一队队的西方人,周部族及其亲附部族,也有贵族,也有平民,由中央镐京选定了一个军事据点而兼可耕作自给的地面,派他们迁徙去驻扎下来。内部核心,筑着坚同的城圈,外围簇聚着许多耕地更远的外围,再筑一带防御用的或断或连的土墙,这叫做封疆。封疆之内,是他们的国土,封疆之外,则依然是茫茫一片荒地,尽有草泽、森林、山陵、原陆,却如孤岛外的大海,沃洲外的沙漠,并不为封疆以内的人们所注意。那些分散各地的封疆区域,相互间也常通声息,对周天子中央王室,亦常有往来。这里便需要不断的道路工程之修整。周王室便凭籍着这几条通路,和几十处农业自给的军事据点,来维系他当时整个天下之统治。周代的封建制度,不啻是张罗着一个严密的军事要塞网。在此网的内外,亦有许多原来存在的农耕区域,亦逐渐采取同样的规模,取得周天子之承许,各各划定封疆,保留其封疆以内之处理自由权。西周以来的封建,便以这种点和线条的姿态而存在。
若论广大地面上,还有不少停滞在游牧而兼狩猎为生的社会,他们为封建武力所驱迫,只能远远的退居于较为高瘠的,或较为低湿的,山丘地带或湖泽地带,过他们较原始的生活。他们没有城郭、宫室、宗庙、社稷、衣冠、车马,一切农耕社会所有的文物制度。他们既没有这些,他们也不能遵奉周天子所定下的各种礼乐仪文。他们亦时或向周天子,或其踞地附近的大诸侯进贡,甚至互通婚姻,但以不在整个封建制度之内,因此当时人观念中,不认他们为诸夏,而只当是四裔,“裔”便是边外之意。所谓蛮、夷、戎、狄,只是在各个农业封疆之外围的。我们只要明白得此种情形,始知蛮、夷、戎、狄并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异族盘踞在中国之内地。他们有许多一样是中国人,一样是诸夏,而且全错杂夹居在中国诸侯间。只因他们的生活,即他们的文化较原始,较野蛮,并不像当时诸夏般,进步到同一的水准而已。一到周室中央势力崩溃,诸侯相互间失其联系,又各有内乱,则此分错杂居在各封建中间的蛮、夷、戎、狄,自然也要乘机窃发。春秋时代之四夷交侵,并非全是外国异族向内侵入,有些是中国内部秩序之失却平衡而引起的纷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