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克梅派是脱胎于象征主义的一个诗歌流派(他们一方面向象征主义学习作诗技巧, 另一方面又力图克服象征主义理论的抽象性与空想主义), 他们认为最高的“自我价值”在尘世, 追求艺术表现的明朗化和清晰度, 主张恢复词的原始意义, 显示出与象征派艺术观的鲜明对立, 其成员主要有:古米廖夫、曼德尔施塔姆(一译曼德尔什塔姆)、阿赫玛托娃、阿达莫维奇(1892—1972)、戈罗杰茨基(1884—1967)、纳尔布特(1888—1938)、津凯维奇(1891—1973)。古米廖夫是该派的领袖和理论的主要阐释者, 阿赫玛托娃和曼德尔施塔姆两位诗人则是该派诗歌的双璧。
古米廖夫(1886—1921), 阿克梅派的创始者、领袖、理论家、诗人。在短短的一生中, 创作了15年, 留下了《征服者之路》(1905)、《浪漫的花朵》(1908)、《珍珠》(1910)、《异国的天空》(1912)、《箭囊》(1916)、《篝火》(1918)、《篷帐》(1921)、《火柱》(1921)、《蔚蓝的星》(1923)、《遗诗集》(1923)等10本诗集, 以及许多评论、诗剧、长诗、散文和译作。其诗歌的典型特征是浪漫的灵魂与客观的形式, 浪漫的灵魂包括心灵的激情、刚强的个性、异国的天空、传奇的情节, 客观的形式则是指清晰的物象、客观的抒情、史诗的风格、精致的形式[4]。两者的结合使古米廖夫有一种化平淡为传奇的本领, 无论什么题材的诗, 他都能变出一段故事、一段传奇来, 就是爱情诗, 他也能写得别出心裁, 不落俗套, 富有传奇色彩。如《长颈鹿》一诗, 通过描述奇异的非洲乍得湖畔的风景、美丽绝伦的长颈鹿以及黑姑娘与年轻酋长的热恋故事等, 使抒情与述事浑然一体, 让极易落入俗套的爱情表白带有异国情调与传奇色彩, 以优美、新奇的东西蕴含爱慕之情的传达: